海外丢手机电信难挂失 回国发现欠费23万

近日,从西班牙巴塞罗那回国的蔡女士前往电信营业厅查询话费得知,其在西班牙遗失的手机已欠费23万多元。昨天下午,中国电信客服方面称,已接到相关情况反映,目前正在调查核实中。
蔡女士称,今年6月13日,她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不慎遗失了自己的手机,并在第一时间委托国内的家人挂失。蔡女士说,电信客服要求她提供服务密码,但她此前从未使用过,“我把平时所有可能的密码都试了一遍,但都不对。”此后,客服表示可以通过提供3个月内的主叫号码完成挂失,“但我提供了几个,对方都说不对”,而她本人在国外,不可能携带身份证到营业厅,因此始终未能挂失成功。
7月底,回到国内的蔡女士到营业厅补办遗失的手机卡,却被告知该卡已欠费233228.06元。她要求打印该手机号码的消费明细,但对方表示必须由客户使用客服密码,在自助终端上查询。蔡女士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密码,“工作人员说可以用手机发送服务代码重置密码,但是我的卡已经丢了”。随后,她再次咨询客服,对方称,如要补卡必须补足欠费。
蔡女士表示,自己的卡是两年前实名注册的,“话费根本就不是我本人使用的,怎么说也不应该让我来承担”,而弃用该卡,她担心会对自己的信用记录有影响。
昨天下午,中国电信客服热线方面表示,他们已经接到了蔡女士的反映,并已经反馈持卡人,但“因为涉及欠费金额较多,营业厅无法补卡,相关费用问题已经上报”。
中国电信上地西路营业厅李经理表示,蔡女士确实到该营业厅询问过欠费问题,“一般情况下,我们会看客户的实际情况,如果确实是异常产生的,我们肯定会处理。”目前,营业厅方面并不清楚具体情况,但可以让相关部门与记者联系。截至发稿时,关于蔡女士手机欠费如何处理等问题,电信方面称正在调查核实。(京华时报)
事件+
深夜时分,人还在睡梦中,手机竟然以3秒20M的速度“溜”走。昨日,福州市民刘依伯说,他在8月3日如往常一般充值话费时,发现自己这个月竟然欠费1000多元,一查才知道自己在7月16日凌晨,手机流量突然迅速“溜”走,两个小时之内竟然用了10G的流量,这令刘依伯郁闷不已。
以3秒20M的速度“偷溜”近两小时
据刘依伯介绍,他使用的是一家运营商的套餐,套餐里面包含本地1G流量、国内1G流量和定向1G流量。因为家里有安装无线路由器,所以他在家基本都是使用WIFI上网,手机套餐里每月的3G流量经常用不完。
本月3日,刘依伯像往常一样充值了120元话费,但收到的充值成功短信让他着实吓了一跳:短信显示当前号码欠费1015元。对此,刘依伯感到匪夷所思,立即向运营商客服人员询问,客服给出的答案是本机欠费属实,但是对于流量使用突然猛增的原因并不清楚,需要刘依伯自行上网上营业厅查询流量使用的具体情况。
从网上营业厅查询到的流量情况,让刘依伯感到不可思议。流量清单显示,在7月16日凌晨3点38分,刘依伯手机流量突然暴增,以每3秒“偷跑”20M的速度迅速流失,并一直持续到早上5点30分,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,竟然用了10G的流量。
哪个软件出问题 运营商没能告知
刘依伯说,此前他曾向运营商进行投诉,但工作人员只告诉他费用可以减免,没有告诉他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。“不是费用问题,我希望运营商告诉我异常的流量到底去哪儿了。如果是软件的问题,那我就把‘偷’流量的软件卸载了。现在都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,再出现这问题怎么办。”
“如果是看电影的话,手机流量流失不会那么稳定。”对此,运营商一名负责人解释说,经过调查,刘依伯的流量异常流失系手机中毒导致的,但由于涉及个人隐私,运营商无法对客户手机端的操作进行监测,因此具体是哪一个软件或者环节出现问题,运营商无法得知。
那刘依伯的手机为何欠费还能使用呢?上述负责人表示,当晚运营商的后台已检测到刘依伯手机异常流失的情况,并发短信进行提醒。由于刘依伯的手机采用的是后付费制,只有在每月7日出账时才会根据情况进行停机处理,因此当晚虽然发现了刘依伯流量异常,但没有及时切断其通讯。
“建议刘依伯将手机拿到厂商进行杀毒处理,并进行检测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由于刘依伯是首次出现流量异常的情况,由此产生的异常话费可以退还(现已退)。如果再次出现这样的情况,公司将进行收费。
链接+
据新华社报道,从9月1日起,电信企业在通过各类实体营销渠道销售手机卡时,将要求用户出示本人身份证件,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。这将为电话实名制增加技术和设备保障。
营业厅提醒客户补办手续
昨日上午,长春市民孙先生来到人民大街卫星广场附近的移动通营业厅办业务,进门时门口张贴的一张“公告”引起了他的注意,“8月1日开始,如您的号码没有登记信息或者存在登记信息不完整、不准确的情况,可带本人身份证和手机卡到各营业厅进行实名制登记。”规定时间内如不进行实名登记会怎么办?该通信公司的答复是,“可能会被停机。”
昨日,新文化记者来到孙先生看到“公告”的这家营业厅,门口的玻璃大门上贴着一张用A4纸打印的“公告”,这上面的内容跟孙先生之前描述的一样。
不实名手机或被“停机”
出了这家营业厅,记者在隔壁的联通营业厅,咨询了同样的问题。虽然这家营业厅门口没有张贴“公告”,但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,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和公司的要求,从本月开始,还没有办理电话卡实名登记的用户,办理资费调整、业务查询等都将受到限制,而且不排除“停机”处理可能。
除此之外,记者还电话咨询了中国电信(微博),对方工作人员表示,虽然公司暂时没有下发“公告”,但对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用户,已经采取了措施,“不办理更换套餐、补换卡、办理新卡等业务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之后,记者又尝试到路边商贩和手机专营店,尝试非实名办卡,同样也吃了闭门羹。
四种非实名用户需要补办手续
根据运营商介绍,目前市场上现存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用户一般可分为四种,即机主姓名为“临时账户”,用户名一项中显示为“某某代办”等临时卡;再有就是手机卡登记信息不完整的;第三种是机主姓名与实际使用者信息不匹配;还有一种是“集团卡”,机主姓名为单位、经办人姓名的。按要求,上述四种情况的非实名制手机卡用户都必须重新进行登记,而其中前两种的情况比较多。
针对实名制补充登记问题,记者也专门咨询了各运营商,发现不同运营商办理手机卡实名登记手续是有差别的。其中有一项要求是统一的,就是手机卡实际使用者办理实名登记时必须到场,并携带本人身份证。之后,像有的运营商,需要用户提供手机服务密码及近期从手机拨出的5个通话记录,才能重新办理实名。有的则需打印出近三个月缴费单和提供手机服务密码。
手机实名制政策变化:
2010年
工信部宣布实施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,当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支持,实施效果并不理想
2012年12月
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《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》,将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保护和电话用户实名制纳入法律层面
2013年7月
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出台了《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》和《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》
2013年9月1日
正式实施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,工信部在各地、各企业全面检查的基础上,组织对14个省份社会营销渠道进行暗访
2014年2月
工信部宣布新增电话用户实名率达99.1%,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率达82.4%
2014年12月31日
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《电话“黑卡”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》,要求从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“黑卡”治理专项行动
网友评论
全站最新
- 海外丢手机电信难挂失 回国发现欠费23万
- 核爆后遗症仍困扰上千幸存者 6成日本人望美国道歉
- 光场虚拟现实头盔问世 创造景深具全息效果
- 印度网络扫黄行动失败 解禁色情网站
- 最悲伤作文收获92万捐款 救济式扶贫遭质疑
- Win10免费DVD软件卖15美元 微软本性难移
- 少林药局无售药资质 为个人承包化妆品企业
- 宁泽涛成水上飞人破黄种人偏见 8岁学游泳只为健身
- 阿里与国际品牌签独家合作协议 外媒称针对京东
- 特斯拉发安全漏洞补丁 被曝可远程逼停
- 路虎召回缺陷车仍遭维权 私自减配称印刷失误
- 北京按停车位买车或落地 通州有望先行
- 三星平板遥控器计划搁浅 受阻内容供应
- 游侠电动将起诉质疑者 坚称3年可量产
- 优酷土豆更名为“合一” 力推自频道
- 留尼汪岛残骸来自MH370 又发现舷窗坐垫
- 贝索斯逢高减持亚马逊股份 套现5亿美元
- 台反课纲学生为日本操碎了心 称殖民台湾有签约
- 王思聪任性有钱没乱花 已投出5家上市公司
- 最高法解释P2P平台担保责任 明示提供者应负责
- 英国水怪尸体引热议 满嘴利齿具致命攻击力
- 房地产税纳入立法规划 初稿基本成形
- 薛蛮子15分钟定投90后美女 被指不靠谱
- 981平台将配国产钻井液 为钻头戴上安全套
- 农家乐庆生突发山洪 一家8口被冲走